红线第一季

全8集

主演:诺尔·费舍,诺亚·怀尔,伊梅雅格特伊·科伦尼伊乐迪,Howard Charles,Michael Patrick Thornton,文尼·希伯,Aliyah Royale,Elizabeth Laidlaw,Maximus Chase Evans,Ashley Vaughan,Kevin E. Murphy,Sandra Yoder,科瑞·雷诺兹 Corey Reynolds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2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3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4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5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6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3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4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5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6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7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8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19红线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总结一下《The Wire》

今天再次展现了一下我无可救药的本性,明明星期天就要出的《The Wire》最后一集,但我今天就给看了。不夸张的说,《The Wire》绝对算得上是美国连续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我这一生看过的最佳的连续剧。

这部连续剧的设置十分与众不同,很难将其定义为某种类型。在第一季,故事的主角包括了警察、法官、律师等所谓的白道到吸毒者、毒品贩子、抢劫者等所谓的黑道,故事主要描绘Baltimore市警匪之间的斗志斗勇。从第二季开始,《The Wire》虽然还是围绕着贩毒等因素展开故事,但人物逐渐加入了码头搬运工、政客、学校学生和老师以及媒体报刊等社会的其他层面,完整的呈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体系的互动。《The Wire》描绘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可以算是美国市中心贫民区(inner city)、甚至整个美国的浮世绘。

虽说有警匪因素,但这部连续剧和传统的类型片完全不同,是美国少见的角色类(character study)作品,而不是24小时一类的商业情节剧。连续剧中所有的角色都异常真实丰满。比如连续剧中最大的反角之一Stringer Bell是个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但却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在他的床头摆放着Adam Smith的《富国论》。而连续剧人气最高的Omar Little则是一个抢劫犯;他非常讲道义,只抢毒品贩子,并施舍于周围的穷人;最绝的是,这个为人敬畏的江湖人物还是众人所不齿的同性恋。诸如此类的精彩设置比比皆是,粗粗一数大约有数十人之多,而每个人的情节又都可以独立成篇。作为连续剧第一季的主角,Jimmy McNulty在第二季和第四季甚至都没有出场的机会,而没有了他的故事依然十分精彩。

故事既由人物推动,那么其发展注定和一般连续剧不同。和商业片的直线因果(linear)叙事不同,《The Wire》的故事充满了随机性(randomness)和互动性(interaction)。剧情没有一点想当然,完全好像博弈论(game theory)一样,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如好警察想抓贼、官员想升官等)并作出行动(action),而随之而来的是其他角色对其作出的反映(reaction)。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事情的发展即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

但不论故事和角色如何发展,唯一不变的是连续剧的写实主义(realism)。《The Wire》的发展拿捏做作之处,亦没有因为主创对角色的同情或眷顾而使其命运有任何改变。和充斥了俗套(cliché)和定律的一般连续剧不同,观众很难根据观剧经验判断出故事或人物最后的结局。即使是主要角色,在《The Wire》也会随时有掉脑袋的可能。看《The Wire》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两点:角色发展所透露出的悲凉的宿命感以及在看完连续剧后常见的终结感(closure)的缺失。在这方面,《The Wire》更像契诃夫的戏剧或德·西卡的电影,而不是传统好莱坞产品。

与之相符,《The Wire》在美学上选择了绝对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音乐方面,剧中没有一丝用于烘托气氛的配乐,所有的声音和音乐皆来自于剧情中(diegetic sound)。在语言方面,剧中的人们都使用了极其生活的语言,其中充斥了大量行话和术语。而即使是一般人很难听懂、甚至完全不知其意的黑话,《The Wire》也不会提供任何解释(不管是通过字幕还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口中)。片中甚至有许多演员原来就是警察或黑帮,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如Omar从六楼跳下逃走)其实都是真人真事。这一切努力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处在Baltimore的街边。

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The Wire》许多精彩之处显而易见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最明显的就要数各个粉丝如数家珍的经典台词。和一般大片不同,《The Wire》中仿佛每人都字字珠玑。即使Marlo Stanfield这样不喜言语的角色也有不少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如一次Marlo的一个手下告诉Marlo自己被Omar抢劫,要求Marlo不要收取这段时期的费用,因为Omar是和911恐怖分子一样的不可抗力。Marlo即曰:“我非美国政府,Omar亦非恐怖分子,他不过是一个拿着猎枪的黑鬼”(I ain’t the US government, and Omar ain’t no terrorist; he’s just a nigger with a shotgun)。这些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充分体现了角色个性。连寡言如Marlo者都如此,像Proposition Joe等人的长篇大论自然更加精彩。《The Wire》的台词不但远胜于现在多数电影的水平,甚至和好莱坞老片中最经典的台词(如《日落大道》)也毫不逊色。

能够塑造如此之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剧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The Wire》一流的制作团队,而其中功劳最大的又数这些出色的演员以及优秀的编剧团队。《The Wire》的演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各个功力了得,其中多名演员已经通过此剧上位。目前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饰演McNulty女友的Amy Ryan,这名百老汇资深演员去年刚刚应为影片《Gone Baby Gone》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

但演员水平再高最后还需依附编剧提供发挥的空间,而《The Wire》的编剧只能说是很好很强大。连续剧的主创David Simon作为资深Baltimore太阳报的记者,对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深有了解;是他为《The Wire》设立了一个大的方向。而连续剧的其他编剧亦大有来头,如Dennis Lehane就是著名的小说家,其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被Clint Eastwood改变成电影并一举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神秘河》(Mystic River)。

如果仅仅因为制作精良,那么《The Wire》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和《The Sopranos》相仿的爆米花大作。真正让《The Wire》鹤立鸡群的是其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感。《The Wire》对社会百态的描述并不居高临下。主创虽然有个人观点,但却没有任何希望说教的心态。与其相反,《The Wire》冷静生动的描述了社会各个层面,并通过对其他层面的描述增加了既有内容的深度。比如,《The Wire》最深刻的应该要数描述教育系统的第四季。通过四个孩子的境遇,《The Wire》展现了环境对儿童的主要性和决定性,并通过对孩子的描写为其他角色(这些孩子的经历即那些已经长大成人并成为警察、黑帮的角色的经历)提供了背景信息。虽然任何没有在美国成长的人对此剧的理解都可能非常有限(如黑人社区的败落等问题国际上知情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极具美国特色,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这里恕不多言),但其描述的其他诸多方面,如全球化对蓝领阶级的冲击、民主政治的黑暗面(如募集基金、交换利益等)、官僚和假大空政策的负面影响、教育硬性化分数化的不足以及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变迁等问题却是一些大家都可以关注的问题。看《The Wire》,看到的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痛心疾首,以及对改革和变化的渴望和期待。可以说,作为社会的一员,察觉到《The Wire》中所描述的诸多尖锐问题并以此努力进步、推动改革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故事的题材和艺术上的选择,《The Wire》的商业性和受欢迎度一直不高。很多观众是对此题材不感兴趣,但更多的则是怕面对连续剧所描写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如此一部并不流行的连续剧能够坚持着许多年不可不说是一个奇迹。写一本卖不出去的现实主义小说的成本可能不高,但连续五年耗资数千万美金制作一部敢于说真话、不受欢迎的连续剧却不能不说十分难得。因此,除却社会必要的多元化、言论自由和思想性不说,也只有在美国这种商业体制下,才能有这类的连续剧产生。首先,连续剧制作和播出方HBO是高端收费频道,基本没有广告,因此不用像FOX等公共频道估计收视率。第二,美国多样的利润渠道保证了连续剧即使在收视率不佳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血本无归。像《The Wire》一样的连续剧只要保证有忠实的观众,就算观众数目不多也可从纪念品、DVD等销售中获得一些利润。因为这些商业元素,这部戏的主创们才可以在没有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同的情况下不妥协自己的创作初衷,并根据本意完成这部杰作。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部在美国都不出名的连续剧自然也很少有人听说。加上其题材晦涩、翻译困难等原因,观者寥寥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不论如何,如有机会观此剧者玩玩不能错过这个难得一见的连续剧。总而言之,有四类人不可不看《The Wire》:希望体验一流娱乐者不可不看《The Wire》;希望欣赏一流制作者不可不看《The Wire》;希望思考深刻命题者不可不看《The Wire》;希望了解美国社会者不可不看《The Wire》。

综上所述,将《The Wire》形容为现代美国的莎剧也并不过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能够观看此剧可以说是我的荣幸。今天看完此剧先说两句纪念一下,日后五季套装DVD出版时我一定吐血200美金以作收藏。

 2 ) 火线第一季分集剧情梳理(剧透慎入)

第一集 一切因多管闲事开始

以Avon Barksdale(艾文)和Stringer Bell(斯特林格)为首的贩毒组织在巴尔的摩西区已经暗自经营一年之久,且涉及多宗杀人案,但却一直游离于警方的视线之外,唯有凶杀科警员McNulty关注到了这个贩毒组织。

一次偶然,Avon的外甥D'Angelo Barksdale(小迪)在管理楼房区贩毒活动的过程中开枪杀人,在被起诉的法庭上出现两名目击证人,第一个证人黑人男性Gant指认了小迪是凶手;而第二个证人女保安因贩毒组织暗中周旋,而临时更改证词,没有指认小迪,最终陪审团一致决定小迪无罪。

法官Phelan(费伦)注意到McNulty旁听了这个与他无关的庭审,于是事后和他闲聊,McNulty道出了Barksdale贩毒组织的累累罪行,而警局内部对此一无所知。于是费伦法官要求警方对该组织进行调查。

警察局副局Burrel抽调缉毒科和凶杀科人手成立专案组,并要求以钓鱼为手段,速战速决。专案组由缉毒科的黑人警督Daniels担任组长,缉毒科的女警Kima Greggs和凶杀科的McNulty为主要调查员。同时专案组还要和女检察官Rhonda进行配合,以确保调查过程程序合法。

McNulty受FBI的朋友Fitz邀请参观了他们先进的视频暗拍监控系统。Fitz表示受911影响FBI之后将全力反恐,不会再查毒品案。

小迪因为杀人事件的过错,被贩毒组织派到平房区当头了。吸毒者Bubbles带着白人小弟Johnny在平房区用假钱骗买毒品,白人小弟被识破后被打成重伤。Bubbles为了报仇决定成为线人,帮助女警Greggs打探Barksdale贩毒组织的内幕。

指认小迪的第一个目击证人Gant被发现头部近距离中枪横死街头,小迪看到后心里颇不是滋味。

————————————————

第二集 被操纵的游戏

专案组被分配到废弃的地下室办公,调派的人手也不太得力,除了McNulty和Kima外,还包括缉毒科的警察Carver(黑人)和Herc(白人);凶杀科的Santangelo(岁数较大的比较瘦小的白人);瓦切特警长的女婿普雷兹勒夫斯基(年轻秀气白人,经常擦枪走火);辑赃科喜欢做手工的 Lester Freamon(莱斯特,中老年黑人),两个十年没办过案的等退休的白人老同志波尔克(瘦点的)和马洪(胖点的),以及Daniels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黑人警察Sydnor。

McNulty把小迪案的目击证人Gant被杀一事告诉Phelan法官,希望他向副局施压,给专案组更多资源。女警Greggs带着Carver和Herc到教堂屋顶,借助线人Bubbles过目不忘的本领,暗中拍摄贩毒组织的主要成员。

与此同时,McNulty和Bunk来到平房区将小迪带走问话,动之以情让他给死去证人的孩子写信,小迪表达了歉意,从而让McNulty确信证人之死和贩毒组织有关。过程中发现小迪经常用寻呼机联络。

Daniels的妻子对他说这个调查像是被操纵的游戏,不论输赢都要背锅,希望他退出游戏。

Carver,Herc和普雷兹深夜到一个楼房下面,想给贩毒者点颜色看看,却遭遇突袭,且普雷兹打伤了一个挑衅的少年,致其失明。

——————————————————

第三集 国王深藏 小兵炮灰

小迪在和自己的小弟Wallace(小辫)、Poot(面像老实)、Bodie(坏坏的)交谈过程中体现了他与一般毒贩的不同。他是一个在纽约长大,受过一定教育,有规则意识和同情心的人,只不过因为自己的家族贩毒,才不得不走上这条路。他将国际象棋和贩毒组织进行类比,国王深藏不露,王卫永固,让手下的人去冲锋陷阵(头目Avon Bucksdale);王后精明能干,运筹帷幄(军师Stringer Bell);车就像藏毒点,经常移动,且需要人力守护;小兵冲锋陷阵,随时牺牲,除非他们足够狡猾。

由于女婿普雷兹打伤人,Daniels保住了他,因此警长瓦切特欠了他的人情,答应提供电台监控设备和人手。但普雷兹暂时只能在专案组负责文职。

McNulty的上级要求Santangelo在专案组当眼线,盯着McNulty的非分之举。

专案组调查了两周依然查不到关于Avon的任何资料,在一条线报的引导下,Lester终于在拳击俱乐部找到了Avon以前打拳击的照片。

Mcnulty和Kima去FBI借窃听设备,好友Fitz私下告诉McNulty,Daniels有腐败问题,但被副局保下了。

小迪去奥兰多脱衣舞酒吧交贩毒款,拿到了奖金,请了脱衣舞女喝酒。

经常打家劫舍的Omar(奥马尔)暗中发现了平房区的藏毒点,带着白人小男友和另外一个黑人Bailey(贝利)利突袭平房区,抢到了毒品和2000美元,但被白人小男友无意间暴露了姓名。

Sydnor假扮吸毒者和Bubbles去平房区买毒品,但没有打探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副局要求专案组就手头的情报对平房区发起一次紧急抓捕行动,但无功而返,胖胖的老同志马洪还被毒贩Bodie打伤。

McNulty拒绝参加抓捕行动,去找女检察官Rhonda问如何复制毒贩的寻呼机信息。

——————————————————

第四集 The Wire初露端倪

开头是专案组几个人搬柜子的桥段。

上集的紧急抓捕行动几乎没有任何收获:钓鱼执法过程中参与了直接交易的一个毒贩被提起诉讼,但他宁愿接受5年的监禁,也不愿转为污点证人向专案组透露Bucksdale组织的任何信息。打了马洪的毒贩Bodie被抓到少管所,但却偷偷溜走,Carv和Herc本来要去少管所问话却扑空,又去了Bodie的家里搜查依然无功而返。

这次行动带来的唯一线索是:黑人老警察Lester在平房区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号码,后经过调查证实是小迪的寻呼机号,这也为后来开始复制寻呼机提供了重要条件。

马洪被打伤后申请了提前退休;波尔克也想滚楼梯弄个工伤提前退休但没有勇气。

McNulty的主管Jay发现了一个可能和小迪有关的枪杀案,丢给McNulty和Bunk去查,两人一顿神操作后找到了当时的子弹弹夹。小迪和Bodie、Wallace等人讲述了自己经历的抢杀Avon前女友的经过,但没有明说是不是自己杀的。

专案组开会讨论关于监听的方案。首先他们要向法官申请监听,并证明已经穷尽了各种调查方法(包括假装跟踪小迪故意跟丢);其次他们知道了小迪的寻呼机号码,复制后专案组也可以收到小迪寻呼机收到的文字信息;第三他们需要两台电脑,一台记录小迪呼机上收到的文字信息,另一台监控平房区附近公用电话的通话记录(仅记录呼出/呼入的号码和时长,暂时还没有监听语音通话内容)。在法官的进一步施压下,副局也同意了他们的监听计划。

—————————————————

第五集 如履薄冰的毒贩

专案组好不容易争取下来的复制寻呼机信息,结果收到的信息都是一些空号,推测信息被加密了。还好擅长文字游戏的普雷兹破解了密码,发现加密数字在电话机对角线上的数字就是真正的数字。

Carv和Herc终于在平房区抓到了Bodie,审问时不配合,还揍了他一顿,然后将其送回少管所。

巴克斯代尔组织觉得Omar能发现藏毒点一定是有内鬼,Stringer让小迪故意拖欠工资,看哪个小弟不着急要钱谁就是内鬼,Wallace和Poot都有要钱。同时贩毒组织也找Omar及其同伙寻仇:贝利被乱枪打死;白人小男友被Wallace和Poot在游戏厅发现,最后也被做掉了。

Stinkun开辟了一个新的贩毒区域,成为了这个区域额负责人。

上集McNulty和Bunk发现的枪杀案的弹壳,经过比对发现和另外两起与毒品有关的杀人案一致。于是他们找到了报警人——被害女性的好友了解情况,得知被害女是Avon的女友之一,因为嫉妒而威胁Avon要写举报信给检控官,因此被杀人灭口。并且知道了奥兰多脱衣舞酒吧是Avon的资产之一。

Avon带小迪去医院看望了他们家族的另外一个已经变成植物人的毒贩,让他明白做事要快准狠,否则就会一败涂地。

McNulty和Kima跟踪Omar,希望抓到他的把柄,从而让他合作,透露更过和巴克斯代尔组织有关的信息。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交换了信息——McNulty告诉Omar贝利被杀死了;Omar告诉McNulty是Bird杀死了工人(小迪案的证人)。

Lester建议Daniels尽快开始监听公用电话的语音。十几年Lester前也在凶杀科工作,调查的案子涉及某大主编的儿子销赃,他拒绝了上司包庇主编儿子的要求,因此被调到最不想去的部门。他提醒McNulty不要告诉自己的上司自己最不想去的部门,不然最终就会被派到那个部门,但是M之前已经跟Jay说过他最不想当水警了2333……

——————————————————————

第六集 搜证就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开场是Omar的白人小男友惨死街头的情景。附近是Wallace等人住的地方,Wallace一大早叫黑人小孩们去上学,贩毒组织养着这些小孩,其实是在培养未来的毒贩。

专案组终于开始监听平房区附近公用电话的语音通话内容了。但是监听手到严格限制——只能监听和贩毒相关的电话。因此专案组人员需要轮流在平房区附近的屋顶盯着看谁在打电话,如果是贩毒组织的人打电话,就通知Lester和普雷兹打开监听设备听取对话。马洪申请退休后,和他形影不离的另一个老警察波尔克每日酗酒怠工,Daniels要求他要么干活,要么去医务室戒酒,他选了后者。

Bodie再次被扭送少管所后,Stringer担心其被警察审讯,让律师在法庭上为其充分辩护,使其免于关押,只需要接受家庭监管。小迪只找到两个偷毒品的马仔(包括去超市买鸡蛋的女孩),但似乎还没找到内鬼。

Bubbles和白人老弟Johnny去偷铜条,转手赚的钱又买毒品挥霍了。Johnny在去买毒品的路上被警察抓了。

警长Rawls看到了关于Avon女友被杀案和另外两起相同口径手枪杀人案的报告后,要求尽快发出逮捕令抓嫌疑人小迪,速战速决。但目前证据不足,即便起诉也不可能胜诉,反而会打草惊蛇。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Daniels和副局据理力争,争取到了多一个月的调查时间。

Omar得知小男友惨死的消息,决定和专案组合作,他说自己是Gant被杀案的目击证人,愿意出庭指正Bird是凶手。

——————————————————

第七集 做人要有底线

警长Rawls逼迫Santangelo,要么作为眼线提供McNulty的消息,要么提高破案率,Santangelo还是选择后者,而不是出卖队友。但案子太难破,在Jay的馊主意下,他去找了神婆通过算命来破案。不过最后还是通过McNulty等人的努力实现了破案,他也将Rawls给McNulty穿小鞋的事情告诉了他。

专案组窃听到平房区快没货了,Stinkum要去补货。专案组跟踪Stinkum送毒品的车,并故意让其发现,车上的马仔带着货逃跑,警察只抓马仔,而放走Stinkum,同时监听Stinkum向Stringer的电话,从而获取Stringer的呼机号码,便于后续监听。被抓回专案组的马仔原来是之前被普雷兹打瞎眼睛的黑人男孩。Avon觉得警察不抓Stinkum这件事背后有阴谋,谨慎起见决定暂停平房区的生意,并拆除了平房区附近的公共电话,要求下属以后到更远的街区打电话。奥兰多趁机向小迪推荐其他渠道的毒品货源。

Kima帮助Bubbles将Johnny保释出来,但前提是要承诺戒毒并定期参加戒毒会。在戒毒会上Bubbles听了其他人的分享很受打动,但还是抵不过毒品的诱惑。

Daniels去参加一个上层人士的酒会,碰到了副局Burrel,Burrel为了上位也不得不巴结更高层的官员。Daniels和司机们混在一起,并和其中一个叫Day Day的司机闲聊了一会。

为了将Bird枪杀Gant的罪行坐实,除了Omar这个目击证人外,还需要其他证据。McNulty和Bunk来到案发现场,找到了一个住在附近的老太太,老太太印证了Omar的说法。Omar告诉专案组,Barksdale的其中一条规矩是不准下属吸自家毒品,作为瘾君子的Bird很可能会找另外一个毒贩买毒品,于是专案组蹲点抓住了Bird,并对其枪支进行弹道测试,结果与Gant被杀案一致。至此此案证据充足。

————————————————

第八集 在刀尖上行走请勿失手

McNulty和两个儿子在菜市场偶遇Stringer,便让两个儿子跟踪他,大儿子记录下了车牌(凯美瑞)。McNulty之后跟踪这两凯美瑞,结果却发现Stringer去大学上经济学课程。Stringer也将学到的理论引用到生意中,比如复印店属于弹性产品,只有质优价廉才能吸引客户;而毒品属于非弹性产品,价格提高不会抑制需求,因为瘾君子们的欲望决定了他们必然会购买。

在毒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警察Carv和Herc却在为升级考试焦头烂额。

Bey和Stinkum等人闯入Omar家并烧了他的车,然后去找小迪一起开派对。派对上一个脱衣舞就把的女的死了。小迪的女友(也是脱衣舞酒吧的舞女)发现同事失踪后质问小迪,小迪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专案组监听到Stringer让小玛尼交接20份毒品给Day的情报,于是展开抓捕行动。在Day的车里发现了2万美元(原来不是20份毒品)。Daniels知道他是前几天在酒会上碰到的某议员的司机,要求没收2万元,但随后副局出现,要求将钱退还,不要多管闲事,并在一周内结案。McNulty看到Daniels妥协后,质问他是否有把柄。法官知道专案组要结案的消息,向警局高层施压,要求继续监听。

Avon知道奥兰多私自卖其他毒品货源,将他教训了一顿,因为这个酒吧之所以让他当名义上的老板,就是看中他没有犯罪记录,如果他涉毒,则会影响酒吧的运营。

Bey和Stinkum本来要去收拾Scar(另一波毒贩),结果Omar忽然出现,枪击了他俩。Stinkum被凶杀科的警察Cole捡走,Bey拖着伤腿逃跑。专案组本来想借助Stinkum顺藤摸瓜抓更高层的复返,但Omar的行为破坏了他们的计划,于是警告Omar要收敛点。McNulty决定晚点再告诉Cole其实凶手是Omar。

————————————————————

第九集 篮球赛

专案组监听到WeeBey要去高楼区收钱,Carv和Herc拦截了WeeBey的车,截获大量现金,本来打算私吞一些,但担心监听到了钱数,所以作罢。事后清点钱数为1.5万美元,而监听到毒贩自称丢了2.2万美元,Daniels认为Carv和Herc私吞了,让他们尽快交出钱。两人翻箱倒柜终于在自己的车里发现有两打钱掉在轮舱里了。

Lester让普雷兹和Sydnor以奥兰多酒吧为突破口,去工商部门和房产部门搜集可能和Barksdale有关的资产,自己去调取巴尔迪摩市竞选捐赠的有关资料。Daniels上集刚被副局警告不要调查资产,因此对于属下查资产的行为心有芥蒂。

Bubbles去偷毒品,结果发现偷到的是假货。他决定戒毒,于是寻求自己妹妹的帮助,请求提供住所。

Carv和Herc在高楼区附近监视公用电话时发现这里空无一人,发现原来大家都去看公房区东西部篮球赛了。围观篮球赛时,通过旁边毒贩小弟的对话知道了Avon也在现场。Daniels知道后主张跟踪Avon,结果两人迎面而过,Avon表情十分挑衅。

Kima和Lester找到酒吧舞女谢尔顿(小迪女友)了解情况,并告诉她另外一名舞女被毒贩组织成员抛尸街头的事,从而寻求到舞女的合作。

Omar再次抢劫了平房区的毒品并免费送给东区的“瘦子”,作为交换条件,瘦子给他提供了Avon的呼机号码以及WeeBey的代码07。Omar在奥兰多酒吧门口假装WeeBey呼叫了Avon,本打算趁Avon出来用公用电话时杀死他,但此时WeeBey刚好回来,救了Avon一命,并开枪打中了Omar。

————————————————

第十集 女警中枪

Omar偷袭Avon一事让贩毒组织更加谨慎,Stringer要求Avon交出寻呼机,并且暂时不要管理贩毒事宜。“瘦子”作为担保人,Omar和Stringer见面谈判,Omar同意休战,但要5000美元。Stringer同意给钱,让Omar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决定去纽约避避风头。

Lester通过监听发现一个规律——每当高楼区缺货时,都会Call同一个号码,并且很快会接到来自蒙多超市门口公用电话的回电——由此推断贩毒组织的老巢就在蒙多超市。于是专案组将蒙多超市公用电话也纳入监听范围,并发现了一个嫌疑人。Sydnor跟踪嫌疑人,看到嫌疑人进了一栋布满摄像头的房子。普雷兹和Sydnor假扮垃圾工人将这个房子的垃圾捡了回来进行调查。

McNulty找到Wallace,他很快检举了Stringer、WeeBey、Stinkum、Bird和Omar的白人男友被杀一案有关。但此案要6个月后才开庭审理,因此Daniels将Wallace送到祖母家暂住。

Bubbles为了戒毒打算买些新衣服,向Kima借钱,Kima说晚上要执行任务,明日再联系。

尽管Avon警告了奥兰多不要涉毒,但奥兰多还是铤而走险,去和毒品卖家碰头。原来“卖家”是刑侦科的警察Wig假扮的,通过钓鱼执法将奥兰多抓获。贩毒组织的律师来到警局逼奥兰多签署转让酒吧的协议。

经过审讯,奥兰多轻易供出了Avon。Wig告知专案组后,专案组打算利用奥兰多来调查Avon。此时副局介入,要求专案组立即展开钓鱼执法,速战速决。根据专案组的计划,奥兰多联系Savino购买毒品,Kima假扮奥兰多的女友坐在车上。Savino下了车说等会给毒品,但等来的却是枪杀。

——————————————

第十一集 警队的集体觉醒

Kima中枪后几乎失去生命体征,被紧急抢救。Lester让大家不要慌乱继续通过监听手段抓凶手。

Lester监听到枪杀后一个07的号码呼了Stringer(应该是报告杀人的情况),在Stringer回电的电话亭发现了带有LittleMan指纹的易拉罐;普雷兹发现之前Omar偷袭Stinkum和WeeBey的当天Stringer也收到了07号码的传呼,并给某医院公用电话回电(当天WeeBey腿受伤)。由此推断出枪击Kima的凶手是Little Man和WeeBey。

专案组的其他人在监视高楼区的时候,偶然发现了高楼区给平房区补货的过程(从窗户扔下来)。

Bubbles知道Kima被枪击后,McNulty让他去公房区转转,看看谁不在了,谁就有可能是凶手(跑路了)。这对正在戒毒的Bubbles来说是个煎熬。

McNulty和女检控官找到毒贩的律师Levy,要求其联系Savino自首。但Savino卖给奥兰多的其实是面粉,顶多面临3年有期徒刑,不足以让Savino供出幕后主使。

警方高层要求展开全城搜查,突袭全部涉毒窝点,搜获大量毒品,给市民一个交代。专案组本来想隐瞒Barksdale的老巢(布满摄像头的房子)以免打草惊蛇,谁知副局却已经通过眼线已经知道了,所以不得不搜查老巢。搜查时Carv和Herc发现了赃款,毫不犹豫地私咪了一些。

普雷兹监听到了Wallace管Poot借车费打算回平房区的电话,但没有注意到和案件相关,错过了挽回Wallace的机会。

——————————————

第十二集 令人失落的胜利

老巢被警方清理后,Avon和Stringer开始着手整顿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漏洞。第一,没收平房区的呼机,改用手机联络后见面详谈。第二,杀了第一集中替小迪做伪证的女保安、枪击Kima的LittleMan、离开组织的Wallace。

由于监听呼机和公用电话的手段已经没用了,副局要求专案组减少人手,让Santangelo和Sydnor回到原部门。

女检控官的上司因担心牵涉到自己,主动退还收到的竞选捐款。戴维斯议员(司机DayDay的领导)向Daniels施压,让他别查到自己头上,但Daniels拒绝配合。

在舞女谢尔顿的协助下,专案组在Avon的办公室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获取了Avon让小迪开车去纽约补货的情报,据此抓获了运毒的小迪。小迪知道Wallace被杀后决定和贩毒组织决裂。根据监控摄像头拍到的内容和小迪运毒的情况,警方抓获了Avon。但Stringer依然逍遥法外。

Lester偶然发现了报纸上关于戒毒所收到资金的新闻。

————————————

第十三集 “这就是我们赢不了的原因”

Kima醒了,Bunk来找她指认凶手。尽管各种线索都将凶手指向了Wee Bey和Little Man,但事发时Kima只看到了Little Man,Bey被挡住没看到,因此她只指认了Little Man(而此人已被Avon清理掉了)。Kima托McNulty给Bubbles送钱,遗憾的是此时Bubs已经复吸。

警方继续抓获了贩毒组织的中低层人员,但Avon因为没有前科而被保释。律师建议Avon尽快找一个人顶罪。Stringer猜测组织已被警方窃听,且酒吧已被警方查获,因此他们搬到了殡仪馆,且规定以后只在户外面对面谈话。

小迪告诉警方Bey去了费城,以及Avon前女友也是Bey杀的。Lester找人帮忙调出近期从费城拨打给律师Levy的电话记录,据此查到了Bey的藏身地,将其捉拿归案。

小迪提出如果警方能让他加入证人保护计划,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则他同意供出Avon和Stringer。此时法官为了自己的仕途不再帮助McNulty,且副局等警方高层也在施压要求结案。走投无路的专案组寻求FBI的协作。但911后FBI不再管缉毒案,除非案件和反恐或腐败相关。Daniels说此案与政界高层受贿有关,但问题是目前的证人小迪并不涉及向高层行贿。FBI要求将Avon和Stringer纳入污点证人,如果他们供出受贿的高层(戴维斯议员),则可以对Avon和Stringer减刑。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专案组治理毒贩高层的初衷,因此他们放弃与FBI合作。

最终小迪在母亲的劝说下没有供出Avon和Stringer,而是将去纽约运毒一事独自抗下,面临20年有期徒刑。Avon因为指示小迪而被判了几年。Bey抗下了贩毒组织的所有杀人罪行,包括替Bird抗了杀Gant的罪行,面临无期徒刑。

专案组人员的归宿:Daniels因为后期拒绝屈从于副局,得罪了政界高层,因此没有升职,原来和他平级的另一个警督升职了。McNulty被分配到他最讨厌的水警部门;Kima继续养伤,并且还在犹豫是否继续做危险的一线工作;Lester因为出众的破案能力而被调回了凶杀科;Carv因为当了副局的眼线而得到了晋升;Herc尽管考试比Carv好但也没获得晋升;拒绝当眼线的老警察Santangelo被派到街头做巡警。

最后,Omar又回到了巴尔的摩,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火线第二季分集剧情

火线第三季分集剧情

 3 ) 从《火线》看美国社会十四.结语。

《火线》断断续续写了十五六篇,连写带抄,有大概有个三万字了。本来打算是把五季全部写完的,现在发现实在无此精力也无此耐性。可惜了,一大半的主角还未出场,第二季中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工人和工会的问题,第三第四季的教育问题、政治和竞选问题,第五季的媒体和大众文化消费问题,都没有谈到。以后如有机会,再写点随笔。这部剧,如果认真计较起来,真是可以写上一本书的。
幸好,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美国的法治问题。美国的法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美国宪法和宪法修正案,以及衍生出来的刑事案件侦察审理中的一系列程序,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防范政府犯罪,而非打击一般的社会性犯罪。此点不能不特别提出来。
至于整部剧,我想编剧最想说的是,美国社会中,没有一个个人和集团能不受牵制、不受制约,完全地达成自身的目的,没有任何人能够赢家通吃,为所欲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制约与平衡”(制衡)。毒贩们制约于警察和政客,警察、检方要制约于法官和政府,政府要制约于民众的选票和媒体。法官看起来很牛了,但审判要制约于陪审团,每到选举,要制约于民主党/共和党党团(法官选举有的是直接普选,有的是党派选举)。剧中,麦克纳尔蒂通过费伦法官向伯勒尔施压,几次挽救了濒临毁灭的专案组。但伯勒尔也有他的反制手段,费伦是倾向民主党的法官,而且是接替某位退休(或离职)法官的位置而当上法官的,所以只上任一年左右就要参加民主党方面组织的选举。伯勒尔通过克莱戴维斯等民主党大佬施加影响,不让费伦参加民主党组织的筹款集会等活动,使费伦谋求连任的希望日趋渺茫。为挽救自己的前途,费伦最终放弃了对麦克纳尔蒂的支持,导致专案组行动草草收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第五季(?)里克莱戴维斯被控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子本已铁证如山,但戴维斯在法庭作了一番“马丁路德金”式的演讲之后,成功煽动了民众情绪,结果陪审团宣布其无罪释放。
剧中,感觉受到制约最少的,反而是新闻媒体。因“沙利文案”等一系列最高法院判例的保护,媒体几乎是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报。不是连费伦也说:“你绝不想得罪一个手持装满墨水的笔的人”(大意),指的就是记者和媒体人。如果说媒体有什么制约的话,那只有市场,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报刊杂志业逐渐走向没落,有的记者和媒体人开始不择手段、编造故事。
规则是最高的,无人能凌驾于规则之上。这里所说的规则,既有法律的规定,也包括习惯、风俗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统而言之,是一种文化。规则和文化的制约,不仅美国有,中国也有。君不见,强如老M者,为了构造他想要的理想社会,费尽九牛二虎,发动成百上千次运动,付出几千万上亿人的生命,结果如何?一旦身死,社会重新回到它原有的轨道运行。留下来的,只是变味的传统(换一种名称的极权)和一地鸡毛。
任何社会,任何文明都有其传统的惯性势能,文明愈老愈大,则其惯性也愈大愈强,任何剧烈的社会变革,都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所谓的进步。这么说,好像很有点保守主义的味道。虽然有些观点和保守主义近似,但鄙人并非一位保守主义者,更不惧怕或反对任何社会自然生发的创新和变动。我相信,虽然传统有其巨大的惯性和冲力,但社会自身也有其适应和进化的能力,只要不被完全窒息和堵死(如朝鲜,任何社会自发的经济创新和政治创新的可能都被堵死,文明就停滞甚至倒退),文明自会找到其延续和发展的出路。何况当今,科技和经济以数十倍、上百倍的速度在发展,公共空间因新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空前地扩大,信息交流更加顺畅,民众法治意识日益增强,是以对于未来,我保持审慎的乐观。运气好的话,开拓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我们的需要做的就是,研究传统、立足现实,鼓励创新、顺势而为,远离政治、守持底线。
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用以自勉,联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说得真好。

 4 ) [The Wire] S01E01筆記:偉大作品之始,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故事

“The Wire,” Simon often says, is a show about how cont

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and, particularly, “raw, unencumbered capitalism”—devalues human beings. ( Stealing Life - The crusader behind “The Wire.”, The New Yorker, 22/10/2007)

Thre Wire如何偉大,也不用我多說。能歷久不衰,全因它探討的中心命題在今天仍困擾我們。表面上它是一齣警匪片,但看畢後便發現它是巴爾的摩(Baltimore)乃至現代社會的解剖圖(Anatomy)。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成為了巨大社會機器下的一環,每個人都受制於巨大社會結構的壓力,個體的價值被忽視和埋沒。首刷後便愛上了,故寫下一些筆記,以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The Wire每一季都則重於不同的階層,第一季集中於警察和黑幫分子的角力,以及在整個社會結構下的爭扎。

支離破碎的美國夢

如果說自由是美國夢的核心,導演David Simon在劇集的開場時便狠批了美國夢一番。片首是警探Jimmy McNulty在調查一名叫SnotBoogie的小混混被殺一案。雖然此案與後來的故事無關,卻為劇集的主題定調。當中他與一名小混混的對話非常的耐人尋味。

McNulty與小混混的對話

對話大意是小混混們每星期五晚都會玩骰子,而Snotboogie每次都是贏了錢就走。他們的處理方法就是打他一頓,然而下次仍會讓他一起玩。McNulty覺得很奇怪,問小混混如果SnotBoogie每次都是贏了錢就走,為何仍讓他玩?小混混便說出經典的台詞:「沒辦法,這裡是美國,老兄。」

Got to, this is America, man!

我嘗試將這段對話分成數個角度分析。

1)扭曲的自由。美國作為自由之地,每個人都應被允許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樣的意識型態影響下,小混混認為Snot玩骰子的自由不應被侵犯,故此即使每次Snot都是贏了錢便跑,他們仍會讓他一起玩。小混混顯然沒有想到公正的問題,即這個制度本身是否有漏洞?應否作改變?這引伸至我的第二個看法。

2)The game。「All in the game。」這是劇中最常聽到的話。The game有很多層面的意義,在此最表面的意思是骰子遊戲,更深層的意思是社會結構,指不同階層的人所共同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圈。街角文化、黑人文化和基層文化共同構成小混混的生活,也模塑了他的思考方式。

每個人都受其生活的環境深深影響,在這個遊戲中,人們會贏,會輸,但卻沒有人能離開,像David Simon所說:「The game never ends。」小混混視Snot狡滑的行徑為理所當然,在另一個階層生活的McNulty,則認為這並不公平,對此提出質疑。兩個階層互不理解,故此面對McNulty的詰問,小混混也不明所以。

發現Johnny使用假鈔,Low-Rise的Brody等人決定揍他一頓,卻不會阻止他繼續買毒品

3)失效的警政。在這段對話中,我們還看到McNulty作為警察,對另一個階層——街角(The Corner)的人的認知只流於表面。警察需要常接觸他們,卻不理解他們的文化和生活。在往後的集數中我們還會看到巴爾的摩警察局的政策只流於捉拿小混混,從不了解城市的另一面,亦無意捉拿黑幫老大,一切只為數字上的漂亮。小混混看著在街頭敞著的屍體,卻不當是一回事。這種麻木的情感是失效警政的最好證明。在第三季中,緝毒處處長Bunny亦曾對Carver提出相關問題,並提出了解社區的重要性。這留待以後再談。

片中小孩對街角的屍體見怪不怪

總括而言,片首所帶出的是美國夢,乃至David Simon所說「美國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第一集主要是讓觀眾對故事主要角色來個概覽。內容主要是McNulty在一場官司中看到黑幫分子Barksdale家族如何透過操控證人打贏謀殺案的官司。法官Phelan在和McNulty的密談中得知Barksdale家族是近年西區(Western District)一個勢力龐大的販毒集團,而且造成了至少十宗謀殺案。然而警方卻沒有人對此作調查,他便施壓逼使警方成立專案小組。這一集中的目標(Target)自然就是Barksdale家族。

不過警方只想速戰速決,對於這種大量消耗人力物力的調查顯得無心無力。

第一集的人物眾多,難以辨認,一幅階層圖正好可讓我們更有系統地了解角色關係以及警察和黑幫的階層結構。

警察一方

首季第一集出現的警察人物關係圖

副局長

Ervin Burrell (副局長),要求Daniels盡快結案

Burrell在第一集中受到Phelan的壓力,於是要求重案組(Homicide Division)和緝毒組(Narcotics Division)各自調配人手來成立專案小組,並由隸屬緝毒組的警督(Lieutenant)Cedric Daniels主理。Burrell要求Daniels在一個月內破案,其實是不希望此案影響自己仕途,同時減輕警局負擔。

重案組

William Rawls(重案組警長),對McNulty比了中指

重案組由警長(Major)Rawls管理,隸屬CID(刑事調查科),在上司Burrell的壓力下,逼使他調派人員調查本來可視而不見的案件,也令他對McNulty生起恨意。

Jay Landsman(重案組其中一個小隊的警司)

Jay Landsman是小隊長,他同樣只希望能盡量滿足上司的需求。在他的小隊中,既有McNulty、Bunk等出色的幹探,也有Cole這樣的庸碌之輩。

McNulty和好基友Bunk

McNulty可以說是整個調查的始作俑者。身為警探,他對警局內的官僚作風嗤之以鼻。若不是他出色的辦案能力,他很可能老早就被炒了。

McNulty也是個勢不罷休的人。為了調查Barksdale一夥,他甚至去找FBI的好友協助,不過因為FBI辦案的重心在911後已轉向恐怖組織和政治黑金,因此無法著手調查。據說在拍攝第一集期間,雙子塔才剛倒下,當時FBI的調查方向仍未有變,制作群卻準確預言FBI的轉向。

最後,McNulty在這次拜訪中認識了監聽的新科技,並希望能此方式調查黑幫。

FBI向McNulty展示最新的監聽科技

口中常叼著雪茄的Bunk也是重案組的一員,他也有著出色的辦案能力。但相對McNulty,他更為循規蹈矩,不會做出踩鋼線的行為。最多只是射殺老鼠而已。所以,他固然會努力調查案件,但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兩人的分歧在往後第五季更清𥇦可見。

Bunk射殺老鼠的故事是David Simon在《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中抽取出來的真人真事。

緝毒組

Raymond Foerster(緝毒組警長)和Rawls一起去見副局長Burrell,兩人都不希望案件落在自己手中。

緝毒組由Raymond Foerster管理,同樣隸屬CID。跟其他管理層一樣,只因為上司要求調查,才著力成立小組。

Cedric Daniels(警督)

Daniels是緝毒組的警督,年輕有為,擁有巴爾的摩大學的法律學位。他既懂得管理下屬,亦懂得妥善處理上司的指令。從副局長要求他管理調查小組中可見對他的重視。雖然都是小隊的指揮官,Daniels的職銜是Lieutenant,比重案組的Jay(職銜為Sergeant)為高。他的手下是Kima、Herc和Carver。

Kima Gregg

Herc

Carver

Kima 、Herc和Carver三人都是Daniels的手下,有著不同的性格。Kima重視情報,做事亦一絲不苟。在開首的汽車緝毒案中,主要情報便是來自Kima的線人。而可愛的Bubbles也是Kima在西區的重要線人。至於Herc和Carver,貌似是喜愛從抓人和打人中獲得快感。

黑幫一方

首季第一集的Barksdale人物關係

(待續。。。)

 5 ) 重温《火线》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又从硬盘里翻出第一季看了一遍,开始时一天一集,后来愈发不可收拾,一个晚上把最后三集全看了。
     结果就是,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着剧情,竟然很久没能入睡。
     说起来自己都不好意思,竟因为一部美剧而失眠,而且还是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很少第二遍去看一部美剧,即使是看第一遍时痴迷到不行的美剧,比如《迷失》,看了整整六年,一度天天和朋友在课堂上不听课光讲剧情,但是当我想重温一遍时,却发现根本看不下去了。然而,当我第二遍看火线第一季的时候,我简直怀疑自己以前是不是真的看过。
      我想,其实第一遍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看懂。事实上,那些只看一遍的人,我也怀疑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整整一季,这部剧只讲了一个案子,而且这一个案子居然还没有办完,从其量只能算办了半个案子,但就是这半个案子,这一群拼凑起来的警察,就像抓住了露在篱笆外的一条藤蔓,扯出来整个花园。
      第一遍看这部剧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警察与毒贩的故事,因为当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也以为这是一部警匪剧,一群美国的警察和黑人毒贩子如何斗智斗勇的故事,我甚至觉得,这部剧里的警察比我想象中的美国警察要落后太多,调查的方式颇为迟钝,使用的设备相当老旧,工作的经费十分紧张,连警察的个人形象也很不理想。
      但是,时隔多年我在来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再次被这部剧的真实、残酷、犀利、准确、全面所震撼。如今,我已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当有了现实的参照之后回过头去看这部美剧,所收获的比当年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时亦不可同日而语,记得当初,当看到季末jimmy坐船出海的时候,我觉得甚为有趣,为jimmy的倒霉而感到可笑。但是现在再来看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像被狠狠地刺了一刀,我在jimmy身上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那种感同身受,如果你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是很难有的。
      这部剧是我见过的细节描写最多的,有的时候几分钟的内容或者是出场两回的人物背后就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冰山只是露出了一角,留给观众自己理解。而且这些冰山不是孤零零地为了凸显编剧的牛逼而生搬硬套来的,它们存在于这个故事里,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是必然发生的,这些故事的复杂性比贩毒团伙的运作方式还要繁杂,这部剧只是轻描淡写地掠过,但是真正有心的观众,已经被这种刻意的镇定惊地心跳了。更神奇的是,剧中角色的一些话暧昧不清,轻轻地揭了揭潜规则的盖子,立马又合上了。
       在第一季中,行动组成员在监视毒品时偶尔截住了一辆看上去是毒品交易的车辆,殊不知这是参议员Clay Davis 的司机兼助理,车上没有毒品而是两万多现金,当行动组的人员打算扣押这笔钱的时候,先是被警察称为“死亡天使”的警察内务部的警长前来查看情况,紧接着副局长就把Daniel警督叫到办公室,一番威逼之下,不但钱没有扣押,还要向人家道歉。虽然剧中什么也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笔毒贩子交给参议员的“政治捐资”,用于参议员的工作和竞选,行动组的人误打误撞,撞进了一个黑洞。这就是冰山的一角,背后“黑金政治”和官员腐败的故事是不可能在这部剧里大写特写的,但是编剧们确写了进去,这就是本剧高于其他剧集的地方,也是我国电视剧再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的原因。这看是无关紧要、完全合法的一次拦截,却产生无穷的后患。后来jimmy的义无反顾和daniel警督仕途不升反降被发配到物证科都是因此事而起。而在这一集里,出现了两句最精彩的台词。
      daniel警督在副局那里吃了哑巴亏之后,面对jimmy义正言辞的质问,他说道:“你以为只要尽职我就没事了?你就没事了?指挥链!这就是我今天从副局那学到的!”而后他回家和老婆聊天时他的话说得更加绝妙:“你追踪毒品,你能立毒品案;你一追踪钱,就找不到北了。"钱是个最关键的问题,警察在办案时,一旦涉及到大量的钱,往往就会牵扯出本不该牵扯的人物,如果警察处理不当,指不定会捅出多大的篓子。“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为一个小警察,有些调查不能太深,这是要牢记的规则,这条规则甚至出现在我国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有人就提醒狄仁杰,杀人案破了就行,银子?不要查了!
      如果你是第一遍看这部剧,请注意这些细节,这些细节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和收获。记住,这部剧不是单单在讲警匪,它是在讲这个社会。

 6 ) 穷街陋巷,暗黑传奇


有些电视剧,受众不多,但是往往因为质量上乘,走势长久,慢慢在越来越多的观众群中赢得“神剧”声名,倘若其中有些爆发点,甚至可能突然流行。如《绝命毒师》在国内便经历了起初小范围好评,到今年年中开始越来越火,最终艾美奖达到顶峰,成为大众围观的现象级神剧。与之相比,《火线》似乎一直处于流行度不温不火,但是口碑在观者眼中神一般的态势,而有趣的是翻阅如《完全电影》、《帝国》等欧美电影杂志,时常看到介绍电影时,提到电影风格如同《火线》,足见该剧在业内影响,那么,《火线》算是什么风格的“神剧”?

在我看来,《火线》是一部真正充满张力的电视剧,一部考验编剧、导演和演员硬实力的电视剧。首先,它不走明星话题路线,很不紧扣时代脉搏,啥互联网、明星、白领生活、青春活力、纽约、好莱坞之类光鲜讨巧的题材都与它无关,它深入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陌生的城市巴尔的摩,深入黑人社区,深入穷街陋巷,画面扫一下那接头脏乱差的样子就令人“扫兴”,以至于最近读到描述衰落的底特律的文章,我脑海中马上复现《火线》里巴尔的摩的场景。其次,它不走“智商”路线,很多流行美剧令人欲罢不能之处往往在于其悬念啦、反转啦,这一集结束往往留个让你痒痒期待下一集的引子啦,当年看《24小时反恐》、《越狱》,我为了不再受这样的“折磨”,往往宁愿等一季出完再看,而等待过程中为防止剧透,网上见相关话题讨论立马回避。而《火线》不同,很少啥反转或者精心设计,真正的堪称“剧情片”,一切节奏舒缓的推进,慢慢将你抓住。《火线》显得有些另类,却实质上保持着优秀电视剧的共同特点,扎实的编剧,合理的衔接,出色的表演,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多惊奇的戏剧冲突呈现。

《火线》一共五季,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也看出实际上主创人员也在调整脉络,首季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警方专案组和街头贩毒黑帮冲突为主。到了第二季完全换了组犯罪方,显得本剧似乎准备走很多电视剧走的一季一个完整故事的模式。但是第三季开始又回归第一季的感觉,以街头贩毒势力的血腥更新换代,一直延续到第五季终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巴尔的摩黑白道的传奇。总体看,第一季奠定基调令人感到惊艳,而第三季却更加关键,让整套剧集在更加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向前,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更加一致,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也更加犀利和直接。

《火线》在我看来可谓一部残酷的剧集,没有太多大团圆,没有太多阳光普照,整体摄影风格就是阴冷和黯淡的感觉,加上镜头捕捉的多是贫困和犯罪泛滥的黑人社区,粗俗混乱的警方办公室,显得很不上档次的政府办公场所,一切都一副见不得光的感觉。而剧集表现的确实是阳光下的那么多不见阳光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众人皆有罪。影片表面上看围绕的是警方采用“窃听”的手段进行破案,这是一种本身就带有争议的调查方式。而有趣的是,通过“窃听”的手段,也暴露了巴尔的摩这座城市太多的黑暗,整部影片也如“窃听”一般以窥私的感觉,揭露社会治理各个环节的内幕与黑暗,与之相比,“窃听”这样的争议手段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影片人物也都充满了正邪交织的争议色彩,警官Mcnulty可谓整部电视剧一种暗黑风格的代表,他的身上充满正气,为人正派又善用非主流手段,遵守规则又为了达到在他看来剪除黑帮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欺上瞒下,牺牲他人,制造巨大丑闻。与之类似的一位高级警官Colvin,他成了犯罪经济学的实践者,在社会治理和经济学界一直有观点,认为适度管制的违禁品市场有助于控制毒品泛滥引起的社会动荡,因为严令禁止导致高利润,高利润导致铤而走险。Colvin警官正是做了大胆实践,搞出了一片经济特区,同样的欺上瞒下,结果也是一场丑闻,炸毁自己的前程。而讽刺的是,这些警官的争议措施恰恰产生了不错的效果,这是制度的吊诡,他们是想做事的人,却在犯罪率KPI文化导向下备受束缚,只能采用非法手段来行使正义的事业。而巴尔的摩的政客们在本剧中可谓没几个正面的角色,他们更关心大选,利益,表面数字,而彼此间为了政治利益的所谓“大局”,交换利益,出卖同僚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这样的环境下,本剧同样贯穿始终的政治人物Carcetti的角色更耐人寻味,他坚韧而充满野心,作为一个白人试图在黑人占据主导的城市赢得选举。他其实也有理想,希望对犯罪和腐败横行的巴尔的摩做些什么。但是政治常常淹没人性,或者将人性中更势利和自私的一面引诱出来,整部电视剧,我们看到Carcetti从一个热血而有些愣头青的政坛新手,迅速成为不择手段的政坛老将,并坚定的向自己州长,甚至更远大的前程迈进。他长着一副娃娃脸,对一些政治上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有些抗拒,但是也慢慢接受,导演似乎有意选了这个演员一般,让他有些柔的外表和举止造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站在法律一边的人都这样,更别指望本剧贩毒的一边有啥好样了,本剧街头毒枭实际上经历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是Barksdale和他的合伙人兼军师Stringer统治的时代,这可谓一个充满秩序的时代,各方势力按照行规协商势力范围,大家各就各位,利益格局一目了然,都有钱赚。美剧中的反派常常更有魅力,Barksdale典型的出生草莽,重义气,讲规矩;而Stringer属于知识性大佬,一边贩毒一边上经济管理课程,同时一直试图贩毒之外投资多元化。但是正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Stringer比之Barksdale更狡黠,更功利,更心狠手辣,更不择手段。因而,两人逐渐走向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而同时面对警方和新势力的挑战逐渐衰亡。接下来的时代是Marlo Stanfield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时代,是一个无底线的时代,是一个弥漫死亡的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arlo手下的一老一少杀手组合,冷血程度令人发指,可谓这一阶段最佳注脚。而能横跨两个时代生存的,除了顺势而为者,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类人,一类就是本剧中可谓最具魅力实力型反派Omar,到了后来这人都让人感觉已不是反派,而是有情有义之人,游离于黑帮主流势力之外,而他的结局却又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荒唐。还有一类就是律师,是的,如《绝命毒师》一般,毒贩离不开律师,尽管本剧的律师没有那么风骚,但是毕竟犯罪行为是社会主体不容,而要使之兼容主流社会,律师正是其中重要角色。

        《火线》以人物刻画与现实主义的表现取胜,故事的走向结局并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尽管常常让人为现实中黑暗总能侥幸感到唏嘘,但是或许至少就是巴尔的摩的现实。这个城市的穷街陋巷间,毒贩们进入新的时代,警方和政客经历重新的洗牌,相似的故事由不同的人物再次上演,这部让我感觉很有醇度的电视剧留下让人回味的后劲。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faa60ee744bfeec3bbf37de3

 短评

好看好看,反腐打黑的社会写真拍出武侠小说的气息。没有一个人物脸谱化,个个活生生。

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有一种作品叫你知道它很优秀但你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观看 此剧编剧真的很认真 wow 2002 在iphone出现以前 在很多人用打字机6过电脑前~ 演技都不用说了 竟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MICHAEL B JORDON!? 当时他才十五六岁啊啊啊~ 还有一些特别特别搞笑的moment 比如男主对上司说 我知道你有很多种机会搞死我 但你没有 你本可以把我从车库拽出来 直接在引擎盖上开搞 但你对我一直很温柔 上司淡淡一笑回答 是啊 我知道是你的第一次 我想让你的第一次变得special 哈哈哈哈哈爆笑!!!还有一个配角在电话里说 猜猜现在谁是老大 哼?!(说着把电话放到裆部)听到了吗 现在是我的丁丁在跟你说话!心酸一刻是线人对警察说 dont tell her(一个受过枪伤的和他接触过的警察)然后线人走远了就又复吸了TAT 剧里最后一句话是 its all in the game 这就是江湖

5分钟前
  • 沙力兔
  • 推荐

多角色多线索多元素多角度,角色主导线索,元素决定角度。被力捧的写实主义其实倒并不算我关注的重点,但问题在,正是这种剧组所坚持的写实主义,才完善了整体相对独特的推进,以及线索收束的不易预测。角色丰满角度详尽台词够味细节精良,HBO一贯的好制作。

6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唯一肯定的是,把时间推后五十年,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24》,《越狱》等电视剧时,《线人》仍然会被反复地观赏播放,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8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扛过前两集,你就能获得一张巴尔第摩西区的绿卡

12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一部优秀得让人瞠目结舌的美剧,对于其他的美剧来说相当的与众不同,不刺激,没有快节奏,也没有高概念,冷静、克制,缓缓地绘制出一副社会的浮世雕,观看的过程就像是在真实存在的地狱中漫步。

1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理想本是轰轰烈烈,现实只能跌跌撞撞,想完成一次摧枯拉朽般的清洗,到头来不过是新的轮回:游戏永远存在,只是玩家更迭;真他妈黑。"-What the fuck did I do? -You happy now,bitch?"

1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黑人英语听力大涨

20分钟前
  • 西西西西西西西
  • 力荐

对这片子已经无话可赞了,编剧制片是现世莎士比亚,作品是现代美国社会浮世绘。拿《the wire》和现在流行的美剧一比,立马觉得那些太小儿科了。搞不懂,为什么《纸牌屋》能活,《the wire》却那么小众,难道是因为太贴近真实?

23分钟前
  • inchan
  • 力荐

虽然有些慢热,还真是越看越好看~不同立场的人生各自的困境,life sucks,所有人都有残酷和柔软,都在岔路前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各种唏嘘感叹~看完好心塞,那谁中枪那集直接看哭~不过在黑暗中的星星虽微弱而无力,但唯独执着格外动人~完全理解true detective何以从此剧中寻找的灵感~

26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名不虚传,补课值得。看这种阴暗的剧,除了深入揭批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情理解功夫熊猫小碗熊,就是让人觉得周遭多大破事简直就跟儿童乐园一般。绝对正能量。

30分钟前
  • Sarcophagus
  • 力荐

没有美女

35分钟前
  • Max
  • 推荐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39分钟前
  • NamesPitt
  • 力荐

角色比毒师,台词比律师,纪实比毒枭,潇洒比萤火虫,情怀比真探。至于故事,是文学是艺术,警匪红楼梦,巴尔的摩人间喜剧。约翰勒卡雷写资本论,钱德勒写金瓶梅,海明威写水浒传,卡夫卡写罪与罚。这东西怎么会没看过,"F*k me,you happy bitch?"。TOP ONE,神奇。

43分钟前
  • alfmunny
  • 力荐

镜头用的蠢蠢的 不过真是一片风生水起鸡冻人心

48分钟前
  • サー
  • 力荐

终于看完了THE WIRE全季。我一直以为史上最棒的美剧只有黑道家族,没有之一,看来我错了,真的很难取舍,何况还有去年开播的大西洋帝国。强烈推荐,喜欢越狱之类肥皂剧的朋友请止步。

51分钟前
  • zenz
  • 力荐

看了这片儿我忽然听懂 JayZ 那首 99 problems 在唱什么了。

52分钟前
  • anpopo
  • 力荐

It's all in the game, yo

55分钟前
  • Akaashi
  • 力荐

一部没有配乐、花哨剪辑、美女、胡乱粉饰人生的现实好剧,但暂时没看出来神。

5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其他电视剧请自行退散吧。

1小时前
  • 浮生若夢
  • 力荐